第364章 一国之母的风范-《福运医妃旺夫命,王爷越宠江山越稳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其实公职员考试幽州每年秋都会考,也就是后世的公务员,分岗位、职位、任职地来招入公职人员。

    但之前都是皇后娘娘主持的,很多一心要考春闱的学子是不愿意考这个公职员的。

    可今年竟然是陛下开恩科,还正式将公职员纳入春闱之中,那就跟以前不同了。

    这可是朝廷正式授予的官职,跟春闱录取的进士一样,虽然官职低一些,任职地远一些。

    据说大半公职人员会被派去建设高丽郡和北疆郡,可那大小是个官,正式官三年能升迁。

    比起自已在家闷头读书,屡试不中,死盯着春闱进士要强太多啊!

    除此之外,皇上还下旨增设公职员考试项目,算学和格物,也就是数学和物理,在这个时代是极不受重视的。

    这两门学科在这个时代就是跟墨门有关系,虽然学子觉得皇上这是在抬举墨门,可那些精通此学之士,却是欣喜若狂。

    一时正月还没过,旨意传遍天下,天下学子皆动身往幽州来。

    这两年朝廷对士族的打压起到很大作用,寒门学子都有机会参与科举,这次恩科参考的学子,跟上一届比翻了数倍。

    皇后娘娘再次展现其母仪天下的风范,竟然为来幽州赶考的学子,免费提供餐宿。

    不管你是秀才、举人的功名,还是有报考算学、格物学的地方举荐信,都能在沿途的驿站享有免费食宿。

    别以为这笔钱很小,这可是一国的学子啊!食宿费最少也要百万两!

    若让户部出这笔钱,只怕户部全体官员都跑到皇宫门前大哭。

    但由皇后娘娘的私库来出,那全体官员是大书特书的表达,皇后之贤惠。

    一些想趁机劝皇上纳妃的人,都不敢开口了,有这样的贤后,再劝皇上纳妃,会被唾沫星子淹死的。

    那些家境富裕的学子,不屑去住驿站的,自然不承皇后这份恩。

    可那些穷苦学子,有些连路费都凑不出来的,简直将皇后视为圣人一般。

    这才是真正的一国之母啊!穷学子的家人更不用说,都想替皇后塑生祠贡俸了。

    求菩萨,菩萨可不会给你免去一路上的餐宿费,求皇后可比求菩萨还有用。

    之前说起皇后娘娘的出身,会觉得她是农女,成为皇后是祖坟冒青烟。

    而现在,底层百姓越发觉得,有个农女出身的皇后有多好。

    因为皇后自己穷苦过,更能对穷苦人感同身受,知道他们这些人缺什么。

    当各地赞美皇后善举的折子送达,这回凌墨萧不让大宝折了,而是自己搂着冬素一封封看。

    称赞皇上的折子他不当回事,但称赞冬素的,那是比夸他自己还要高兴。

    但是冬素对称赞自己的折子是没啥感觉,这不明摆着嘛,地方官就是希望能吸引皇后娘娘注意,让娘娘这个活财神往他们那里散点财。

    冬素觉得哪怕自己不用监国,这身上的担子也没减轻多少。

    大夏全国,有七成人口处于吃不饱状态。

    另外三成,两成能吃饱但仅限吃饱而已,连吃个豆腐都算像过节,一碗菜籽油能吃一年,盐和糖还是走亲戚的贵重礼物。

    而另一成吃得饱又吃得好的,自然是权贵、士族那一小撮人。

    所以,她这个一国之母的任务还重着呢!

    不光要让天下人吃饱饭,还要吃好。不光要穿暖,还要穿得光鲜。

    司农部改良种子,推广高产农作物,因地制宜改进耕种和养殖模式,同时要控制好粮食价格,绝不能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。

    墨门工学院改良工、农工具,军工院已经分割出去,由朝廷的工部接管,也就是由皇上直管。

    而皇后则接管了做工具的民用工科学院,不过皇上脸皮厚,军工不光花钱是个无底洞,还不能指望它赚钱。

    全靠皇后的民用工科院养着,幸好现在航海业越来越繁华,光靠出售海船这一项,赚的钱就够养军工部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医学院,农村的情况沈冬素太清楚了,在谢清芷、陈落雪这些贵女,看到流民区的情况面露诧异,觉得这里的百姓很脏时。

    冬素的表情却很寻常,她们若见识到真正的农村,一定会恶心的几天吃不下饭。

    随便说几样,很多农村冬天是人蓄共居的,在农民牲口比孩子还要精贵,鸡睡炕脚,小羊睡炕上,是很常见的事。

    而人畜共居,就意味着,与寄生虫、粪便等脏物同居一室。

    农村大人小孩子,头上都生虱子。

    冬天都不用上茅房,孩子得屙了狗来吃,大人得直接屙到猪栏里……

    完全没有个人卫生这个概念,这也就导致了,瘟疫横生,传染病极多。

    沈冬素心急扩大医学院和女官的原因就是,她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动员全国各地开展个人卫生保卫战,将瘟疫彻底扼杀在摇篮中。

    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

    她知道这事就跟打倭国一样,不能心急。你现在连让百姓吃饱都做不到,怎么能要求人家讲卫生爱干净?

    沈冬素觉得这是自己的任务的原因是,这个时代的官员,都已经习惯了底层的状况。

    在他们看来,百姓没饿死便是太平年,底层百姓本来就很苦,千百年来都是如何。

    他们没见过真正的丰衣足食,太平美好,毕竟,他们不是从千年后的种花家来的。

    而冬素见过啊!只有亲眼见过,经历过,才想将那种美好重现于世间。

    很早以前冬素就认清一个事实,她这辈子都回不了真正的家了。

    那么,最起码,让我再看一眼吧!

    看一眼热闹繁华的城市,干净美丽的乡村,河清海晏,盛世华夏!

    而我何其有幸,有这么一群人,愿意跟随我,共创盛世。

    若我不做些什么,岂不是枉来这世间走一趟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