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大牢是我家,在家里待了那么久,还能找不到一个替身? 之前被从交州押送到琼州,已经几乎失了智的高让,就挺不错的。 一样的精于谋算,一样的为人阴毒,就是太低端了。 面貌上有些出入,也没太大问题。 别说百姓了,就连整个朝中,这位一向运筹帷幄于大牢之中的贾无忌。 也没多少人认识。 更遑论“贾无忌”被凌迟时,朝中有分量的文武,或有事在身,或于情不忍,根本没出现在现场。 再说了,押送的时候,就披头散发衣衫凌乱,又被砸得头破血流。 头发血迹凝结在一起,直接遮住了脸,哪还分辨得出来? 皇帝在交州的时候,贾无忌说是在琼州一手遮了半边天也不为过,这么点事儿,轻轻松松。 “朝堂,确实不是个好地方。” 贾无忌悠悠然一句,扛着锄头回家去。 就这么一年的朝堂生涯,他就把官员、世家、百姓,全都得罪了。 萧元常这种人,廉汉升这种直肠子,都能不断排挤他。 虽说当皇帝的孤臣,倒也能自保。 但皇帝脑袋里,全是亲征。 万一哪天亲征在外,没来得及保住呢? 贾无忌觉得,急流勇退,才是最好的选择。 而且他看得很清楚。 以前他不当平民老百姓,是因为战乱之时,百姓们连性命都得不到保证。 不说吃的,只要不被变成吃的,那就不错了。 现在则不同。 以当今皇帝的行事风格来看,百姓指不定,是过的最好的。 而且琼州作为大汉的大后方,产粮之地,有交州、洛祭岛为左右掩护。 又经过一次叛乱,将有心之人筛了个干净之后,必然是最为安稳的地方。 还有天气。 贾无忌这辈子到过许多地方,也不得不称赞一句,琼州的气候确实好。 养人。 要是以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了,还得去长安当值。 长安有啥好的啊,他又不求大富大贵,对功名利禄也不太上心,还真不如在琼州宝地,颐养天年。 再说了,身处田埂之间,难道就不能继续替皇帝出谋划策吗? 想着想着,他从怀里掏出几封书信,自言自语道: “那才是老夫费劲心力,留下的东西啊!” 这辈子,他什么都不需要。 这几封世家、萧元常、廉汉升等人,急报送与在交州亲征的皇帝后,皇帝的回信,就是他这辈子觉得最珍贵的东西。 “啊嚏——” 贾无忌忽然打了个大喷嚏,浑身一抖。 “怪了,老夫觉得归田之后,身子骨越发硬朗了,起码能再活个百八十年。” “怎会感染风寒?” —— “呜呜呜哇——” 却见得南门碑前,就在刘恪带着文武,回朝之时。 廉汉升这个直肠子,抱着贾无忌那无名无姓的空碑,猛地大哭。 贾无忌如此忠心为国,自己竟是一直在误解他。 不仅在之前就急报上奏陛下,言其心有反意,甚至还在殿中,想要揍人。 廉汉升越想,越是觉得后悔。 他甚至想到了当年的自己。 自己就是因为在朝中孤立无援,饱受世家重臣攻讦,在各种勾心斗角之下,以至于心灰意冷,而辞官下野。 本想着再度入朝,在昭武一朝时,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。 没想到还是发生了。 而且这次的恶人,竟还是他自己。 贾无忌到死,也没能留个清名。 更让他难过的是,像萧元常这种年轻的,还有可能看到大汉兴复,天下归一,皇帝替贾无忌平反的那一天。 他这已经七老八十的老头子,估计是等不到了。 “老将军不必如此。” 刘恪上前劝了一番,拉扯之间,怀里贾无忌最后留下的书信,滑落了出来。 他小心翼翼的拾起来,吹了吹上头的尘土。 忽然发觉不太对劲。 他反复摸了摸纸张的材质。 刘恪直接拿给萧元常,急切问道: “萧卿,你且看看,这是什么纸,又多用在什么地方?” 萧元常愣了愣,作为痴好书法之人,对笔墨纸砚这些东西,自然深有研究。 只是伸手一摸,便认了出来: “扬州纸,其质地柔软,光滑平整,易于书写,墨迹落于其上,凝而不散。” “而且因其制作方法特殊,不易褪色变暗,能够保存长久,往往用作保存书写作品之中。” “科举的试卷,就是采用的扬州纸。” 对头,科举! 刘恪像是摸着了什么东西,眼神一阵清明,心中大喜过望。 贾无忌落第六十年,那这落第六十年里,他的考卷呢? 考卷之中,有策论! 虽说刘恪觉得,策论之中,并不一定能贴合大汉目前的形势。 但多少也能看出些端倪,就算行不通,至少也是他对贾无忌的一种悼念。 “走,速速回宫!” “替朕将贾无忌历年参与科举的考卷,都找出来,送到朕手上!” 刘恪在殿中休息了一阵,姜素樘拖着病体来请安。 见她身子不适,刘恪便也没有多留,只是宽慰几句,又安排太医,好生照料着。 这小美人,命是真有够硬的。 不多时,萧元常亲自将贾无忌的历年考卷,送了过来。 “竟然都能找到,这也挺不可思议的。” 刘恪在考卷中翻阅着,翻着翻着,一怔。 “看年号,应该是大汉刚刚退至琼州,仅剩下一州之地的时候,所写的策论。” “先扼守振浦郡,御守东胡南军于琼州之外。” “收降南海海贼,充作水师。” “再以水师奇袭夷州,尽取夷州楼船巨舰。” “而后攻灭东胡南军,趁着东胡元气大伤之际,迅速取交趾。” “得交趾,则得粮秣,收交趾之兵,再攻高州。” “这他娘的未卜先知吗???” 刘恪看完只觉得离谱。 虽说细节方面,和他这一年多以来的征战,大不相同。 但战略方面,几乎没有太大差别。 如果说,有人把他这一年多干的事情,写成了一本,那贾无忌的考卷之上,就写满了大纲。 “简直离谱。” “就这答卷,换我来,我踏马也给你判零分啊!” 只要脑子正常,都想不到的事情。 一州之地,还谈什么收夷州、交州,灭东胡南军,再取高州? 任谁只要看了一眼,没直接给他扔垃圾桶里,都已经算是有涵养了。 能留到现在,只怕是谁特意保存,用来充作茶余饭后的笑谈吧? “攻取高州之后呢?” “是取荆南还是江东,又或是走交州北上入川蜀?” 刘恪眉头紧锁,急切的找着后文。 还真给他找着了。 “修生养息?” 刘恪脸上,逐渐浮现出一种难以掩饰的喜悦惊讶。 紧皱的眉头松开,嘴角微微上扬,就连眼神,都变得明亮而锐利,犹如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。 刘恪放松了肩膀,挺起了胸膛,忽的站起身来。 他伸出一只手,手指微微颤动,抬头凝视远方。 仿佛贾无忌的虚影,就在眼前,又露出了那个看似人畜无害行将就木的样子。 然后,刘恪的眼神变得坚定。 “没想到啊,我都被这一年多以来的连战连捷,给迷昏了眼。” “只想着平定高州之后,下一仗该往哪里打。” “却不想,连番征战,苦的永远是百姓。” “饶是以琼州的富庶,交州的多年存粮,也经不住连年征战。” “靠百姓起家,然后苛待百姓,靠百姓运粮,然后给百姓加赋,靠军民鱼水情,留住民心,然后不断征兵入伍让他们送死。” “这得是什么批哩批哩行为。” “修生养息.” 刘恪又在嘴里,重复了一遍。 他都不打算和群臣多讨论,已经确定了下一步的战略。 搞经济,搞民生。 有了三州之地,而且东胡八部又在封王之中,开始内乱。 咱就先把基本盘经营起来。 不得不说,贾无忌还真就是在为修生养息,而准备着。 就连这次叛乱也是。 只剩下了自己人,死忠派之后,各种政策,甚至改革,都方便了许多。 “军制、官制,都得改一改。” “还有科举,作为人才储备,以及对低中层官员的补充,必不可少。” “这才是最重要的。” “如果不改革科举,好生培养人才,就算真能一路打到长安,也治理不好天下。” 不过这些事情事关重大,该怎么改,还得参考一下文臣武将们的意见。 刘恪打开了系统面板。 在此之前,先看看有没有什么天命,能够用得上。 没有的话,就针对性的抽一波,或者合成一番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